带您阅尽天下有趣的新鲜事!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白云怡张卉刘欣】据中国外交部消息,经中美双方商定,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在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期间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晤。《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这将是在6月10日中美防长在“香会”期间会谈后中美高层之间的第五次互动。记者同时注意到,在此前四次会谈或通话中,“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四不一无意”“应约”“台湾”“乌克兰危机”等成为中美通稿中高频出现的词汇。 分析认为,中美高级别官员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频繁互动十分罕见。多名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显示出尽管中美矛盾非常尖锐,但不陷入战略对抗和动荡是双方的底线。而高频出现的“台湾”“乌克兰危机”等词汇正是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最大难点与挑战。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6月10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山梨县助选演讲现场戒备森严】财联社7月9日电,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9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山梨县富士吉田市举行有关参议院选举的演讲。现场安保工作明显有所增强,大约每十米左右就有一名警方人员,同时现场也设置了金属探测仪。当天,岸田文雄左臂佩戴了黑纱。
安倍遇刺事件疑问重重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留下诸多疑问,枪手的枪支弹药从何而来?他为何对安倍下毒手?特勤安保又为何没能发挥作用呢?疑问一:枪手为何对安倍下毒手?二战以来日本国内针对政治人物的枪击事件并不鲜见。1992年,时任自民党副总裁的金丸信在栃木县结束演讲后遭枪击。1994年,前首相细川护熙在东京新宿区的酒店遭枪击。所幸,金丸信和细川护熙二人均未受伤。2007年,时任长崎市长伊藤一长遭黑社会成员枪击身亡。据日本学者分析,光是1990年代以来发生的日本政界人士遇刺事件,凶手主要来自右翼。有分析认为,安倍遇刺案发生在参院选举前的敏感时期,不排除凶手出于政治目的。安倍虽然是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日本国内对其评价却褒贬不一,反安倍的民意也始终存在。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出席G20外长会(图源:俄罗斯外交部) 海外网7月8日电综合俄罗斯《莫斯科时报》和英国《卫报》报道,当地时间8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议上结束发言后提前离席。当时,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正准备开始发言。 二十国集团外长会议8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贝尔伯克在会前曾宣称,他和欧洲各国外长不会将国际舞台留给俄罗斯。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回避与拉夫罗夫会面,西方多国外长也公开拒绝与拉夫罗夫合影。 拉夫罗夫在会上表示,“如果西方国家不想与俄罗斯谈判,只想让乌克兰在战场上击败俄罗斯,那么俄罗斯也和西方国家无话可谈”。拉夫罗夫还批评西方国家强迫乌克兰使用西方援助的武器,并指责西方国家将全球粮食危机归罪于俄乌冲突,
【文/观察者网鞠峰】据日本共同社7月9日报道,日本奈良县警方当天早上公宣布了已结束对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遗体的司法解剖,安倍的具体死因是左上臂部被射中,致动脉损伤,失血过多死亡。昨天(8日)下午,对安倍晋三进行抢救的奈良县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举行了记者会。该院院长及参与抢救人员表示,搭载安倍晋三的医疗直升机于当地时间12时50分左右抵达该医院。到达医院时,安倍晋三已处于心肺停止状态。医院对安倍晋三采取了抢救措施,但因伤势过重,安倍晋三于当地时间17时03分被确认身亡。8日晚间,奈良县警方召开发布会,表示安倍身上共有三处枪伤:左肩一处、头颈部两处。安倍晋三的遗体已于9日凌晨1时(北京时间9日零时)左右被运出医院,并预计约7小时后运至安倍晋三在东京的家中。据TBS此前报
7月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5例(广东12例,上海8例,内蒙古7例,福建6例,天津3例,江西3例,重庆2例,陕西2例,辽宁1例,四川1例),含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天津2例,广东2例,辽宁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67例(安徽25例,上海11例,江苏7例,广东6例,内蒙古5例,甘肃4例,北京3例,福建3例,浙江1例,山东1例,陕西1例),含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安徽4例,内蒙古2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3例,本土病例21例(内蒙古8例,上海3例,江苏3例,山东3例,安徽2例,北京1例,广东1例
据海外网7月9日电当地时间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县街头演讲时遭枪击身亡。据《体育日本》等日媒9日报道,现场当时共有22人负责警备工作,其中包括7名特警,但仍未能阻止近在咫尺的嫌犯开枪。 据自民党奈良县支部联合会透露,现场当时有来自警视厅和奈良县警方的特警7人,还有来自县支部联合会的15名工作人员负责警备和警卫工作。安倍的背后也有人警备,但仍未能阻止3米外的嫌疑人开枪。对此,原警视厅刑警吉川祐二称,从结果来看只能说明警备出现了失误。日本保镖协会会长阿久津良树也称,现场的警卫缺乏对周围情况的认识以及把握能力。(海外网张霓) 编辑刘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