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阅尽天下有趣的新鲜事!
【委员建议立法惩治“35岁”就业歧视】全国两会开幕前,“取消公务员35岁年龄限制”的建议,冲上了热搜。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这一建议。“35岁的隐形年龄歧视,在职场其实一直存在。”蒋胜男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蒋胜男认为,纠正性别年龄歧视应首先从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入手,对民营企业采取引导政策和措施。政府部门的招考要作出表率,逐步放开公务员考试35周岁限制。“因为年龄限制无法进入职场,是人才的巨大浪费”蒋胜男说,自己的读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处于35岁左右的年龄段,在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她了解到这个群体面临的困境。
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两高报告凸显依法治国的决心与力度。点名秦光荣、王富玉、王立科等落马腐败分子,提及陶革涉黑案、张玉环案、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等引发社会关注的案件。常态化扫黑除恶、高压反腐、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等法治重点,与群众关切高度契合。关键词1扫黑除恶——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409件18360人,巩固整治“村霸”“沙霸”“菜霸”等成果最高法报告提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409件18360人。执行到位财产刑及追缴、没收违法所得405.7亿元,坚决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巩固整治“村霸”“沙霸”“菜霸”等成果。最高检报告提出,与2020年相比,起诉
3月8日,据国家卫健委,3月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7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30例,涉及吉林、广东、山东、江苏、甘肃、云南、陕西、河北、上海、浙江、天津、辽宁、内蒙、北京、山西、广西等16省份。这是继3月6日0—24时本土感染达526例(214+312)后,连续第二天本土感染破500例。3月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2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50例(广东47例,上海36例,北京21例,广西17例,山东11例,甘肃7例,天津3例,浙江2例,四川2例,辽宁1例,黑龙江1例,福建1例,云南1例),含1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5例,广西3例,浙江2例,四川2例,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3月8日,陕西省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截至3月8日8时,陕西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例,其中西安市15例、宝鸡市1例、汉中市1例。此外,截至3月8日12时,还有6例初筛阳性待复核(均在宝鸡市)。发布会上,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马光辉介绍,虽然陕西省本轮疫情传染源头和传播链条均较为明确,但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2进化分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染力更强,从首例病例报告到现在已至少出现3代传播,并蔓延至陕西省西安、宝鸡、汉中3市和山西省,后续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高,防控任务非常艰巨。(总台记者闫星光高涛白龙飞张浩容)
新京报快讯据青岛卫生健康官微消息,2022年3月8日0时至12时,我市莱西市新增12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简称病例164-175)、63例无症状感染者。以上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专家组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病例164-175均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63例为无症状感染者,目前均在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请广大市民朋友继续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关注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不信谣、不传谣,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用公筷,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等症状,佩戴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就诊过程中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
中国日报3月8日电(记者赵佳)近日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引发广泛关注,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军事活动只是冰山一角,首次披露美国在全球有336个生物实验室。敦促美方对其境内外生物军事化活动做出全面澄清,并接受多边核查。有记者提问,近日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引发广泛关注,据称美驻乌使馆已紧急删除涉及实验室的信息。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赵立坚表示,近期,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确实引发各方高度关注。据报道,这些生物实验室内存储了大量危险病毒,俄罗斯还在军事行动中发现美国利用这些设施开展生物军事计划。赵立坚称,根据美方自己公布的数据,美国在乌克兰有26个生物实验室,美国国防部拥有绝对控制权。乌境内所有的
1982年,中国第一次引进卫生巾生产线;2022年,中国引进卫生巾生产线40周年。时隔40年,“她”们距离“卫生巾自由”还有多远? 事实上,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女性都深陷于月经贫困的泥淖之中。不只是月经贫困,还有根植在文化深处的月经禁忌、月经污名化等......月经贫困的背后,是生理知识的匮乏、被压抑的身体表达与经济权力。 一.来自身体一隅的贫困 26岁的英国女孩基兰·甘地在跑伦敦马拉松的前一天来了月经,她觉得“在两腿之间塞着一团棉布跑26.2英里太过荒谬可笑”,为了舒适,她决定不使用卫生棉条。她的特立独行在当时引起了网络热议,有人为这名印度裔女生欢呼称奇,也有人则指责她“恶心”“不卫生”。对此她坦率表示:“在这场讨论中,人们对月经话题的忌讳及羞耻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